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解密:熊出没为何成为00后眼中的爆款

时间:2016-2-25    来源:创业邦

  熊出没“走红”,同时击中“视野开阔”的00后和都市白领两个群体,这让国内动漫圈人士有点意外。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强文科)的两位高级副总裁丁亮与尚琳琳则态度淡定。正常,是二人不约而同的回答。

  熊出没电视片项目于2010年启动,2012年在电视台播出后迅速火爆,2013年网络点击达两百多亿次,位列“中国动漫指数”榜单之首,2014年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下称《夺宝》)以2.47亿刷新国产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这个品牌的各种图书、玩偶、音像游戏等衍生品开始“出没”在中国各城市的超市与街头,并被商家们摆在比“喜羊羊”更为显著的位置,成为当下最新“动漫符号”。

  熊出没的出现恰逢其时。在政府三令五申并推出各种保护措施之下,中国动漫产业从2007年开始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产值已高达470亿。而放眼望去,整个市场仍只有一个让人记住的动漫品牌“喜羊羊”,动漫行业亟需一部“爆品”来震撼“00后的世界”。
  
  “熊出没品牌的打造是一环扣一环的,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电话中尚琳琳对创业邦说,“目前看来我们都扣上了。但我们也沉了很多年。”
  
  “我们是先解决了产业链上最难的一环——主题公园。”身为熊出没影视总导演,丁亮在接受创业邦专访时说。作为动漫圈的一个异数,靠IT技术、电子产品起家的华强最初切入动漫行业的一个法宝是:主题公园的特种电影技术。而熊出没背后,是一整套工业化影视制作产业链的支撑。
  
  与其它动漫品牌不同,一方面,熊出没从诞生到火爆,充分受益于华强文科:平台大,资本实力强,以及各产业板块之间互补相生的闭环效应;另一方面,在其技术与工业化基因里成长并锤炼起来的制作队伍,在观念和打法上是国内其它动漫企业无从模仿的。
  
  熊出没动漫产业链多元化战略布局,从起点、支撑点到通向未来的核心手段上的技术驱动过程,也是其不断寻找未来利润增长点的一个过程。
  
  石破天惊熊来了,火爆又赚钱
  

    题记:与“喜羊羊”命运多舛的持久战不同,衔玉而生的熊出没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不久就创下了最高收视纪录。之后,就是人们见到的200多个电视台狂轰滥炸的跟播,熊出没保持持续升温状态。“当时出现了很多成人像小朋友一样追看的奇怪现象。”尚琳琳说,这也为后来转换影院票房埋下了伏笔。
  
  2008年时,华强文科旗下主题公园项目已在芜湖落地成型,并能够从资金上支持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下称华强动漫)成立、运作。2010年,他们决定从电视系列片入手,开始做熊出没项目。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大的决定。“当时还有《小鸡不好惹》、《十二生肖总动员》等几部动画片都在做,就是每年常规出产。”尚琳琳说。
  
  《十二生肖总动员》是熊出没的创意来源。该片中有三只东北熊,本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虽说是小配角,每次出场都很受观众喜欢。要不把这几只熊单独“拎”出来,量身定做一部动画片?
  
  “我们的创意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就能定的。”尚琳琳说,截至目前,熊出没三季312集电视系列片已有几十个不同的编剧,全部是团队创作,集体讨论,一起头脑风暴,华强动漫总经理刘富源、丁亮以及她本人等都会参与,而所做决定也要层层上报集团。
  
  华强动漫具有鲜明的团队创作特点。
 
 
  进入创作之后,他们将三只熊改成了两只。“(这样)性格对比更强烈。”丁亮回忆说,“然后要给两只熊取名。记得当时他们拿好多名字让我来定,我说,就叫熊大、熊二吧。这名字看着很傻,但观众好记。”
  
  主角设定成一对熊后,需要设置对立面角色。最初想到的是猎人,反复讨论后改为伐木工“光头强”。“双方不是天敌关系,便于加大故事模型的拓展空间。”
  
  熊出没的主干情节是两只熊和伐木工光头强因对待森林的态度不同而引发了各种搞笑对决的故事,其中很讨巧地引入了环保意识。这使得片子后来进行国际发行时效果甚好。
  





« 前页 第一页 1 2 最末页 后页 »

 最新评论   (0)

更多评论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