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陈兴动:世界复杂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时间:2018-11-23    来源:陈兴动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导读: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特邀学术成员、法巴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第六届年会“稳预期:宏观政策如何破局”论坛上指出,目前经济增速下降是正常的现象,客观上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处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增长下降区间,同时经济增长受去杠杆等政策影响调整性下降,加上对中美贸易摩擦之前在政策上并没有准备,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民营经济因此受到巨大冲击,这四种力量共同作用将中国经济增长往下拉,因此当前经济转型调整处于困难周期中,中国经济预计在明年或者2020年达到底部。陈兴动认为,当前危机的应对之策在于重新再改革,重新再开放,重新再出发,具体措施有:第一,把2013年11月十三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重新拿出来实施,增加信心。第二,中美之间应达成一个短期协议。第三,集中精力解决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第四,大规模减税。



CWM50特邀学术成员、法巴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陈兴动

现在大家都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怎么样了?过去20天时间我跑了十万公里,发现世界各地都在谈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就是中美之战——中美对抗目前是什么状态,究竟是什么性质。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十万公里换来的思考。

问题一:经济运行与人们的预期

似乎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社会运行状态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走,也不知道目前这种状态会如何收局。

首先是贸易。目前大家比较明确中美对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贸易战,而在于特朗普及其团队确定的一个政治目标,就是必须改变中国。特朗普施政有三个主要目标:一是改变移民政策;二是通过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使美国再工业化;三是所谓的美国退群——退出在国际上对美国没有直接利益好处的政治组织、协定等,以美国利益为第一原则制定政策。毫无疑问在追求这三方面施政目标过程中,中国是最大的障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向WTO提交的报告当中第一次非常清楚的提及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认为贸易不平衡并非是贸易的问题,中美贸易冲突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国家体制。中国这种国家贸易体制在过去40年间让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和能力已经完全超出了美国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是一个现实的威胁。所以结论很简单,贸易战只是手段。

其次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是多少,大家还相信官方统计数据吗?还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率是6.8%吗?相信连续12个季度经济增长在6.7%-6.9%之间吗?我在国外遇见的投资者几乎无人相信。他们会怀疑统计数据究竟是用来维稳的,还是真正用来指导投资者,指导政策研究的。希望统计部门内部能有数字,给政策制定提供准确参考。虽然宏观统计数据来自不同部门,不一致性比较严重,但是经济增长数据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验证。我大胆做了一个测算,结果虽然不可能完全精准,但基本符合现实情况。对于GDP增长采用生产法得出6.8%的结论,我们应该可以用需求方的增长得到印证。需求方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和服务经济。对于实体经济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的增长等与统计数据基本可比。历来,需求总量增长和生产法的GDP增长之间存在一个系数关系可用于计算。对于服务经济,我们苦于官方统计数据的有限。我们基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为准,得出上半年增速在5-6%的区间,不超过6%。统计数据应该真实的反映经济形势,需要提高信誉度,否则会让大家无法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失去信心。

问题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经济增速下降应该是很正常的,客观上当前经济增长已处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增长下降区间。

第二,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发展,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原来过高的杠杆率降下来,将剩下4000万的贫困人口减掉,以及把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掉,使中国走向新的经济增长,走向中国梦。这个过渡过程即意味着接下来三年的经济增长率要为转型调整做牺牲。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在周期性、结构性下降的同时,还受到政策影响调整性下降。

第三,贸易战在政策上是没有准备的。5月18号刘鹤副总理接受凤凰电视台的采访时,还以非常喜悦的心情说中美之间贸易已经形成框架性协议。也就是说,在6月15号以前国内没有预期到贸易战的发生。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民营经济因此受到巨大冲击。比如去产能,国有企业的产能并没有去掉,而是把民营企业的产能去掉了。很多一致性的政策出台,受到损害的也是民营经济。

综上,这四种力量的出现,共同作用将经济增长往下拉。在我看来,在当前经济转型调整所处的困难周期里,中国经济应该在明年或者2020年达到底部。

如何应对目前出现的问题?

7月31号中央政治局开会制定紧急政策,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调整。目前已经调整了三个方面的政策,例如要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再提去杠杆,推动基建等。所有这些政策都是对的,但实施效果是无法与2008、2009年时期的效果相比较的,因为无法再回到那时的金融监管环境,当前制度和框架已经形成。本来用于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但是现在确实产生了一些负面后果。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或者也可能是走到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节点上。目前阶段大家没有统一的共识,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讨论。比如有观点认为当前阶段国进民退,也有观点认为这不是国进民退,而是民营企业遇到了难点,国有企业需要来帮助民营企业。中国肯定还有发展空间,目前人均GDP也才9000美元,存在许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方面,仍然拥有比较优势。尽管美国给中国的压力可能迫使中国要做道路的选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要重新改革,重新再开放,重新再出发。

所以关于政策上的建议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只需把2013年11月十三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重新拿出来去实施,我相信现在的信心就会大规模增加。

第二,中美之间应达成一个短期协议。关于中美冲突现在形成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中美两国都要继续谋求发展,尽管两国之间可能无法再回到过去四十年的关系中,暂时无法达成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有效的长期协议,但是短期有效的协议是可以形成。60%的概率预期中美之间可能在未来6-9个月中达成一个短期协议。中美之间的长期冲突需要靠两国长期努力共同协调。首先解决四个问题:贸易不平衡、关税问题、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而这四个方面是短期能够达成协议的。

第三,应该集中精力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大家都知道有“五六七八九”, 即50%的税收和产权保护、60%的GDP、70%的出口和创新、80%的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机会创造。民营企业在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民企遇到危机,然而危险与机遇往往并存,也许现在就是解决民营企业产权制度问题最好的时机。

第四,也是最大的一点,就是需要大规模减税。

关于未来的汇率和房价

今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市场压力是非常大的,但官方在中美贸易战发生后加强了调控,所以汇率今年应该不会突破7。今年人民币贬值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尽管经常项下的顺差已经从正略微转负,但实际上贸易顺差和中国的国际收支应该没太大压力。

中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能的趋势是先贬后升,其中贬值破7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短期走势取决于特朗普和习近平主席11月份会谈结果。有两种判断:一种判断,如果两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外的城市会面,这意味着双方找到了短期的解决方案,则可能2019年上半年人民币不再进一步贬值;另一种判断,如果习特会不够顺利,明年要么中国经济更糟糕,要么美国经济更糟糕,这种情况下就存在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我对李克强总理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李总理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中国政府决不会刻意贬值人民币;二是要保持人民币在均衡合理条件下的基本稳定——换句话讲,不会向国际社会承诺人民币不会破7,在市场压力较大时,人民币小幅贬值也是有可能的。

关于房价问题,我一直反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政策。我在人民银行、人大财经委等各种讨论会上都提到过,这个政策未来导致的问题将非常严重。我认为明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可能趋于向下。对于一、二线城市,如果之后的政策走向是新型城镇化、大都市圈、地区结构性调整,比如大湾区、长三角、城市再造,那么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应当仍然平稳,但上升力量不大。

对美元汇率的看法

影响美元汇率有诸多因素:

第一个因素,美元的强硬不仅取决于中国,还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比如现阶段美国处于50年以来经济形势最好的阶段。这个最好并非是指经济增长的单一指标,而是GDP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三个指标的组合是50年以来最好的。就目前来讲,好的经济形势没有理由不继续进行下去,但也会产生几点疑问:第一是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第二是经过这段顶峰后,经济走势会怎样,是悬崖还是斜坡?第三是悬崖或斜坡会对资本市场及汇率产生什么影响?高处不胜寒,悲观的人会因为美国经济未来形势不明朗产生焦虑,也可能会影响汇率。

第二个因素,英国脱欧是不是有协议脱欧。现在大体上认为英国肯定是有协议脱欧,而有协议脱欧对于欧元和英镑有支撑作用,美元指数则会相应下滑。

第三个因素,取决于五大发展中国家的汇率风险。土耳其的问题不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而是短期流动性的问题,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企业的问题。如果土耳其的流动性能够顶住压力,比如借助中国的银行贷款,多方努力肯定能克服。如果这是一个孤立事件,不会传染到其他国家,那么发展中国家就能恢复过来,美元进一步走强的机会相对来说就减小许多。

如果把以上因素考虑进去,大概率事件是美元没有进一步大规模上升的可能性。

美、日、欧自贸协定对中国的影响

美、日、欧自贸协定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发生产业转移。美国现在采取诸多行动就是为了再工业化。例如减税,美国对在海外的美国公司有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本意就是想把这些企业拉回本国去。再比如中美贸易战,限制美国公司在中国各方面的投资等,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经济团队的这一政策,其实就是希望美国公司能够尽可能多的离开中国。

至于这些公司是否真的会离开中国,可能需要去做一些计算。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很多公司虽然不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市场,但是是否仍旧把中国作为加工地并出口到其他地方是个问题。虽然中国有比较优势——成本相对较低、供应链非常完整、存在两个市场,形势在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相当多的企业可能会想要保住中国市场,但是不会像以前那样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并最大化中国市场。

*会议实录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