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萧寒:向国际品牌学什么?

  “拿来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命题,但究竟向国际品牌学什么,却有大说特说的必要,根据笔者的观察,有这样三个方面是亟需学习、消化和提高的。

  一是文化主导。时尚界都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凡是某个知名国际品牌身边,都有一个所谓A货的如影随形,A货大都打着原单正品的旗号,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那些大牌遗留的残次品,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高仿品,但实在是因为仿制的水平太高,以致于可以假乱真,中国A货闻名于世,以致于连那些鼎鼎有名的国际巨星来到中国都要以淘几件A货为乐事,A货质量好,但价格却只不到大牌的一半,甚至只有它的几分之一,所以拥趸者众多,但问题在于,为何中国的产品足以乱真,为何没有产生国际大牌那样的附加值,国内某饮料企业,号称开发的新产品不输于任何国际品牌,甚至做了一个实验,蒙上品尝者的眼睛,让其分别品尝其产品和可口可乐产品,结果是本土产品味道更好,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曾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其实讲的就是品牌文化的力量,它是超越产品而存在的,许多中国服装企业只看到ZARA因“快”而成功的表面模式,而却未能深入建构起“快”企业所必须的核心基础:一种基于“快”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而国际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牌,已经将品牌文化上升到时尚拜物教的高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文化的适应性。

  二是资源整合。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的名言:“做你做得最好的,剩下的外包”被耐克视为金科玉律,耐克采用的“哑铃型”的企业结构,哑铃一端是产品研发创新,另一端是品牌整合营销,中间细长部分是产品的生产制造。国际奢侈品牌越来越了解中国消费者,深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并确认圈层营销的实际效果。很多品牌开始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意见领袖作为他们的消费者,让他们影响周围的人,让消费者直接分享消费体验,促进品牌传播和增加消费者忠诚度。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三是传奇复制。真正的品牌,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纵观那些有着成功商业模式的国际品牌不难发现,其品牌理念和诉求具备持续性、同一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品牌张力柔韧和顽强,加之其处于时尚上风向的文化支撑,很容易产生神奇的蝴蝶效应,真正的国际品牌,其实都形成了自己的时尚哲学,正所谓大道无言,与消费者的对话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形之下,中国的时尚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天花板,这就是如何走出家门口的热闹的怪圈,真正让中国时尚成为普遍接受的“世界语”。



 最新评论   (0)

更多评论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