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看不清?点一下  

议题二:走出去的风险管理与当地运营(对话实录)

孙淮滨:谢谢丁律师,面带笑容的讲了很多法律上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要充分了解别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你讲的问题非常重要。今天来了一位来自非洲的非常漂亮的总裁,问一个私人的问题,前不久埃塞俄比亚的总理访问中国,您是他的顾问,您的顾问是怎么来的?

海宇:我先分享一下我走进非洲的经历。

首先感谢联合会,感谢张会长。

我并不属于纺织业。我第一次走进非洲是带领华肩集团(音译),是100%出口美国的品牌鞋为主。当时我去非洲考察的时候,我们一个星期之后决定投资,从投资到我们投产只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接着6个月时间雇佣了工人。如果在非洲做当地市场,中国企业很多,但是在非洲能够做到美国
市场,做这种消费品,我们还是第一家,所以也引起了很多国际媒体的重视,包括BBC,还有世界银行都对我们进行了专访。

这个过程当中,政治风险,大家也讲了,跟总理搞好关系。其实你走进非洲,你的手机里十几个部长的号码是有的,可以随时拨通他们的号码,是不是就能够一帆风顺呢?

因为我每个月要出12个货柜的鞋子,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最开始我们进的一批材料,清关人员说这是你们员工刷牙的刷子,这个要打税,我们有打孔的机器,他说不行,你是武器。这点小事情不可能打电话给部长。我当时要了他们副官长的电话,和他们开一个会,我们当时开了6个小时的会。接着把20几个人员请到工厂里,观看我们的流水线,他们慢慢才认识到,你们是过来做什么,你们已经做了什么,你们下面要做什么,这样大家才能有初步的信任。

可能第一步到非洲的话,不仅仅是高层的关系,在执行层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点,如果我们企业走到非洲,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比较特别,他过去十年都是GDP双位数的数字在增长,在过去20年,首先有一个很好的政府,这个政府是真心执政,以后很像中国共产党。他也跟我们中国建立了特别良好的关系,同样他也在学习改革,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为什么总理2011年亲自到那里去招商引资,除了希望作为两个国家这样一个友谊桥梁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去这里建厂,根据成本优先,怎么做到成本,120个中国人,中国人你给他3000块钱他是不去的,你要给五六千他才去的。

去年我做了一件事情,我把过去所有留学中国的留学生找来面试,有60个人参加面试,我想让他们进入我的公司,但是我都没有雇。他能够从这么贫穷的国家走到中国来,一定是有背景的,当读书了以后,可以讲比较好的中文了以后,他不愿意去工厂管几百个人。去年2011年决定投资的时候,我们在当地招了86个埃塞俄比亚大学生,有6个人在中国学习了中文,让他们完全理解我们中国工业文明这个理念,怎么样去管工厂。这6个人的培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埃塞300块钱一个劳工,一年下来4000块钱,如果加上一万块钱的机票和食宿也就超不过3万块钱。如果我们当地雇一个人的话,也要4万块钱,所以我觉得人员的培养不仅仅是高端的,你对一线人员的培养这是很重要的,我就先分享一下这两点,谢谢。

孙淮滨:
非洲在我们的视野里,觉得确实是非常古老,甚至原始,但是又非常具有沃土的国家。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讲到非洲的时候,说那里吃饭是靠大树,穿衣是一块布,建设是靠援助,是非常落后的,但是这些年许多未开发的一些经济体,他们也在改革,也在开放。

刚才麦肯锡的专家抱有很浓厚的希望,刚才从海总的言谈当中,她已经爱上了这块土地。她是东莞过去的,业绩已经达到了同类产品出口全国的60%,总数不知道,但是份额是相当地可观。而且她的一条管理模式可以看出来本地化,包括员工跟国内的对比,明显看出她的成本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同时,在跟政府打交道过程当中,从上到下都得把这种公关成为一种资源,确实需要我们开动很多的智慧和脑筋,当然也希望有一种风险的意识。

咱们再探讨另外一个话题,“走进去”不光是资本走进去,利用经济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把人文的资源怎么开发、怎么利用好。因为你这个产业是为人服务的,是要给当地带来福利的,包括很多方面的人脉,我们怎么跟当地进行人文的融合很重要。

记得有一次跟杜部长去柬埔寨,看到两类。一个是国内比较大的针织企业,他那个老板好像什么事都能搞定,银行家,政客,甚至飞机下来进海关的时候,他使个眼色我们就进来了,当然不是很规矩的,说明了他很多东西都能搞定。相反我们另外一个企业,是一个国有背景的企业,他们的管理人员在这儿基本上就是不介入社会的各种活动,也没有建立比较广泛的人脉联系,整天说怎么办?现在怎么办?工人涨工资怎么办?他没有做到
文化的融合,所以他的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

所以人文的融合对企业“走进去”也是比较重要的。我们企业究竟如何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而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这样可能更能够有效地安全的发展自己,这一些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好的见闻给我们做一些介绍,谁来先说。

曾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其实融入一个文化,首先要尊重文化。因为的确每个地方他有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跟他的一些追求的方法,我觉得不用刻意去改变他,所以很多人尊重文化,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是我想讲一个不太一样的方法去看这个融入。我们不要强加于我们的一些思考模式,但是我们应该要把整个你自己企业本身的这个文化,要加进去。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刚刚有讲到,我自己在公司工作这么久,为什么我们能融入当中,是因为大家都认同文化,每个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这个工作。

举个例子,一个是东亚地区发生海啸,斯里兰卡周边很多的员工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公司内部很自然去发起了募捐跟筹款,去帮助他们做这个工作,这个钱中国的员工带过去,他们很感动,很开心,我们受到公司的照顾,他们很感动。

同样,包括咱们四川地震的时候,员工也会提出来想要募捐,想要帮助,其实大家就不说我是哪个国家的人了,都是溢达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方式,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我们通过做很多不同的一些活动,比如说做“创意2000”的活动,是要每个地方把自己不同的创意能够拿出来,然后在整个集团进行评
比,选出优秀的,每个国家的同事都兴奋的参加,他们更多的是能够跟同事之间交流和学习,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互相能够了解,更多的是互相的启发。

因为如果所有的启发和所有的创意都是由管理者去赋予的话,他不会成功,更多的是员工之间的交流,所以真正融入这个问题,我相信除了尊重他们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当成一家人,谢谢!






 合作伙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26071号
    Copyright 2010 www.ckia.org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